古筝——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目前我们能见到的记载筝的最早史料是司马迁 《 史记 》 中的 《 李斯谏逐客书 》 一文:“夫击瓮叩缻,弹筝博髀而歌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可知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筝作为声乐的伴奏乐器已流行于秦地 ( 在今陕西省 ) ,故又称秦筝。但同时其他地区亦有。
相传筝来源于瑟,从筝的形式和弹奏方法来看,与瑟很相似。历代所用的筝有十二弦、十三弦等多种。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的诗句中,可以了解到筝地演奏一直流传在民间。元、明时期,筝发展为十四弦、十五弦。清末至近代,已有十六弦筝。明、清小说笔记中则更多的地方涉及到筝,说明筝始终是流传于民间的一件古老的弹弦乐器。筝的音箱,是木质长方形,弦张在面板上,过去各地流行的筝,或用丝弦,或用铜丝弦。弦数十二、十三、十五、或十六不等,每弦一个拄,用以调节弦长,固定音高。一般是按五声音阶定弦。改革后的筝,改用钢丝弦 ( 也有因乐曲的需要仍用丝弦的 ) ;增加了弦数,现已有十九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二十六弦等多种;加上手扳或脚踏转调装置等。改革后的筝,音域扩大,音量增加,便于转调,表现力丰富。
筝用于独奏、伴奏及器乐合奏。筝的音色清亮、淳净、柔美,旋律抑扬顿挫,华丽流畅,特别注重左手按、颤的音韵色彩。主要演奏技法右手有托、劈、摇、花指、勾、剔、抹、挑、摘、打、撮、琶音、刮奏等,左手有按、颤、滑、猱、泛音等。现代筝曲发展,突破左手演奏技巧,可用双手在柱右演奏旋律、和音、刮奏及和弦音等。传统筝主要用于民间声乐伴奏 ( 主要是说唱音乐)和地方乐种合奏 ( 南北的弦索乐和细乐 ) 。如弦索十三套、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山东琴书、内蒙八音、广东汉乐、潮州细乐等等。在声乐伴奏和地方乐种演奏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为以不同地方区域和不同演奏风格特点的各路筝曲。 |